新闻动态
民商法专业研究生在良乡校区召开本学期第五次读书会
2021年6月17日晚,良乡校区2020级民商法专业的7名研究生同学及3名本科生在东校区文科教学楼召开了本学期第五次读书会,分享近期阅读的感悟和体会,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提问交流,碰撞出无数思维的火花。
2020级法律硕士张静静同学近期阅读了王利明教授的《民商法精论》和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此次主要分享了《民商法精论》一书的阅读心得。这是一本论文集,筛选并收录了王利明教授近三十多年来发表的33篇论文,反映了王教授在不同阶段对我国民法典编纂问题的思考。张静静同学重点分享了书中《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私法自治》这篇文章的学习体会。负面清单为人们所熟悉,最初是出现在外商投资管理相关法规中。这种“非禁即入”的模式,是“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最好诠释,也是职权法定的具体措施。王教授特别提到“一旦政府权力无限,其职责也是无限的,这也是当前各类矛盾在无法解决时都求助于政府的根源”,这种洞察引发我们思考公法与私法的边界,正确的界分公法与私法的范围,才能更好的保障私法主体的意思自治与行为自由。
2020级法律硕士李玥同学近期阅读了苏力的《法律与文化》和珍•克里斯特勒的《学会吃饭》两本书籍。此次她主要分享了《法律与文化》一书的阅读心得。本书主要以中国的一些传统戏剧材料为文本,分析法律的或与法律相关的理论问题,拓展中国法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即法律与文学领域。她通过书中苏力教授对赵氏孤儿复仇故事的深入挖掘,了解到了一个统一、公正、为所有受伤害者可接近的司法公权力对于社会和平安定的重要性;在书籍第二编中,苏力教授以窦娥冤的故事为体例,阐释了运送正义是需要前提的,她十分赞同苏力教授的观点,即如果不能满足运送正义所需的基本条件,则司法不仅没有能力运用正义,更可能制造非正义,所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作为运送正义的前提在当代司法中是十分的重要性。必须把合法公正的公权力和科学技术力量作为司法改革和司法制度结构的核心来考虑。
2020级民商法学硕许春玲分享了唐芬老师的《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考察》,这是图书馆新书推荐中的一本法理学著作,本书以非常犀利而现实的问题开头,回应了对法学的的疑问。法学无用,法理学更是无聊加无用,可能是很多人对法理的认知,初入大学的我们甚至也是不够重视法理的重要性,本书从现实以及对法律学科的作用来回应了法律学并非无用之学,认为“法理是来源法学更高于法学”。此外,本书非常清晰的介绍了整个法理学的体系,法理学是什么,法研究什么,法为了什么,法的要素与体系,以及法的价值和法的运行。本书吸引人的一个地方是每个章节都会以一个现实的小故事开头,引起人的思考,再通过法理的分析让读者自己找到答案,对于即将开启毕业论文的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再次打牢基础的理论书。
2019级本科生魏华若同学近期阅读了刘星教授的《西窗法语》。她从书中感受到:当抽象的法律具体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法律就变得生动了起来;法的本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眼于社会本身并加以思索,自然就能洞悉法律的精妙与迷人。作者正是通过举出一些有趣的例子,连接起法律与现实社会,这对于法的精神的普及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西窗法雨》以独特的角度阐释了深刻的道理。作者刘星教授以扎实的法学知识为基础,精心选题;以极好的文学功底,将法理文学化,展现给读者们。而其中最不可或缺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法律看似是“冷酷无情”的,但作者认为,如何实现人文关怀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追求的。这些人文关怀也在潜移默化中尽数传递给了读者,使每个对法律有着刻板印象的人,都能产生一番新的认识。
2020级法学硕士王子薇近期阅读了美国作家彼得·萨伯所著的《洞穴奇案》和美国法学家哈德罗·伯尔曼所著的《法律与宗教》两本书。在本次读书会中她主要分享了《洞穴奇案》的读书心得。在书中,作者通过一个虚拟案例和十四位虚拟大法官的判决书,充分展现了法律思想的多样性及其对案件事实解读与法律判决的影响。面对法律的时候,司法者是应该更遵循法律条文本身?还是要寻求正义的结果?在本书的最后,六位法官认为有罪,六位法官认为无罪,两位法官弃权,作者巧妙设计的结局使两方观点达成了微妙的平衡,而这或许也证明了法律与现实、道德和正义,将长期处于对立统一的状态下。
2020级民商法研究生赵畅同学近期阅读了阿诺德•施瓦辛格先生《施瓦辛格健身全书》一书。
赵畅同学介绍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还没有像现在一样科学完整的健身训练体系,也没有与之相关的营养学和药物进行辅助。施瓦辛格凭借着自身的天分和努力,于1970年夺得了‘奥林匹克先生’称号,也是至今为止获得这项称号最年轻的健美运动员(23岁)。同时,施瓦辛格以其远超同时代其他健美运动员的肌肉维度和惊人的肌肉分离度,改变了相关健美赛事中裁判的评分标准。这本书是施瓦辛格在40多岁时所著,其自述目的是为了鼓舞各个年龄阶段的男女,管理自己的健康和身材,分享他在健身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全书贯彻了“健身先健脑”的思想,详细介绍了健身运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从训练方法,训练计划,训练动作,到男女健身饮食的差异,为了健身训练所需要的营养规划,以及如何确保训练的健康安全和健身受伤后的处理。即使该书自出版至今已经近40年时间,其中的部分知识体系和健身方案的细节已经有所变化,但对于广大即将开始或者已经开始健身的人来说,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到非常多有用的信息来进行自我提升。
2020级法律硕士(法学)王思琪同学分享了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以及日本小说家乙一的《杀死玛丽苏》,其中她主要分享了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该书是以一种演讲集的形式,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阐述法律与宗教间的共享要素——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也正是基于此,伯尔曼提出了“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法条,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的观点。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本书为读者留下的最大印象,莫过于“分裂”二字,无论是从法律与宗教,还是法律与爱、与信仰,伯尔曼都在用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使读者明白:这些概念间都不是分裂的,这似乎也是该书最本质的表达目的。总之,在面临整体性危机的今天,我们要正确认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亦此亦彼”的关系。“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
2020级法律硕士的朱振雄同学本次阅读的是伯尔曼[美]的《宗教与法律》和柯南·道尔[英]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一书。本次朱振雄同学主要分享了《宗教与法律》一书,他提出,书中让他感受非常深刻的是一句至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西方国家宗教的发展最为完善,不止于普遍的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有犹太教等。法律意味着秩序,宗教意味着信仰。朱振雄同学也提出了书中伯尔曼的观点:伯尔曼认为法律不只是一套规则,它是人们进行立法、裁判、执法和谈判的活动。它是分配权利和义务、并据以解决纷争、创造合作关系的活生生的程序。宗教也不只是一套信条和仪式,它是人们表明对终级意义和生活目的的一种集体关切——它是一种对于超验价值的共同直觉与献身。
2017级本科生闫昳琦同学分享了她近期阅读的阿瑟·奥肯所著的《平等与效率》。这本书中,阿瑟·奥肯主要阐述了当代美国社会显现出的的双层次结构: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为公民提供了广泛的权利分配,宣布公民一律平等;而国家的经济制度则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之上,并产生了诸多现实中的实质不平等现象。由此,阿瑟·奥肯聚焦于平等与效率之间的两难抉择展开本书的论述,对资本主义民主存在的双重标准进行了深刻的辩证思考。最后他认为,市场经济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市场也应当加以约束。贫困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可以消除的,只要穷人得到一些帮助,并且得到更多的机会均等,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能够自立的。
5845cc威斯尼斯人官网版下载2018级法学菁英实验班张晶晶分享了《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一书。她从马克思“人的思想无法逾越自身大脑的局限性”的论断出发,联想到法律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共通之处。她认为前者在同不正义斗争,后者在同虚假斗争。法律工作者穷其一生为了争取更多的公平正义,新闻工作者穷其一生为了揭露更多的真相。新闻报道公共问题和法庭辩护是一样的,都是在海量的事实里根据倾斜的标准挑选一部分来建构对世界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批判性思不知从何时起就被告知要培养,却不知为何要培养。这本书《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告诉我们,当我们已经丧失了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可以被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权利时,保持目光如炬,我们还能保留最后权利,那就是凭借自己的心,去判断真假,并且做出是否要相信的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