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5845cc威斯尼斯人官网版下载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举行本学期第七次读书会
2023年6月10日下午,5845cc威斯尼斯人官网版下载16位研究生举办了本学期第7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大家依次分享了近两周阅读的书目,并就“法学研究方法”这一专题进行学习和讨论。
2020级法律硕士张静静同学近期阅读了李连江的《不发表 就出局》。这是李老师在人大的演讲集,他从学术期刊的审稿标准、选题、原创性、表达、投稿和学术生涯六个方面,并以自己研究农民上访课题为例,进行了探讨。在选题方面,李老师以政治学为例,谈到两个标准:政治顾客和学术同行,课题重要与否最终要看那个最重要的顾客是否重视,以及和自己一样研究政治学的同行是否重要;可以从已发表论文、学术会议和跟踪时事三个场所寻找课题方向,同时要具备问题意识与市场意识。在原创性方面,李老师以翻译“集体上访”为例,是legal struggle还是legal resistance?legal与lawful相比,似乎后者更妥当,即lawful resistance;到结合中国政策现实版的policy-based resistance,最后,确定为rightful resistance方才满意,因为rightful让人联想到right和rights,虽然存在oxymoron式的语词矛盾,但却是个比较巧的说法。这本书非常坦诚,充满了李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对于我们的学术写作大有裨益。
2021级法律硕士折旭强阅读了亚当·本福拉多著的《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本书提出了九种阻碍正义的情形:被害人身份标签、讯问与虚假供诉、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检察官的不法行为、陪审团制度、目击证人的错误辨认、专家证人的谎言、法官的偏见以及公众以牙还牙的观念。本书对每种影响公正的情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学和神经学方面寻找不公正的深层原因,进而在科学的指导下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角度看待公平。本书以案例的形式对每种情形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而且也能拓宽看待正义的角度,值得阅读。
2022级博士生张晶晶这次分享了两本书,分别是《思想自由史》和《燕食记》。关于《思想自由史》,权威与理性持续不断斗争的结果是这本书的主题。作者梳理了自古希腊以来思想自由的表现和存在条件,将反思批判的目光流转于中世纪与当下。通过回顾思想自由的斗争史,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由现在是处于远比罗马帝国时期更有利的地位。因为在那时候,人们并不理解言论自由的社会重要性,而现今,由于为重建这种自由制度所必须进行的长期斗争的结果,人们自觉地认识到它的价值。”第二本书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葛亮的长篇小说。这本书从岭南美食文化着眼,在色香味中展现人间百态与爱恨情仇,把小人物、大家族与国家的境遇融合其中。以小见大,清新脱俗。每一个食物的背后可能都藏着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而葛亮拥有将故事挖掘并娓娓道来的超能力。
2022级法学硕士刘家琦近期阅读了王泽鉴的《不当得利》(第二版),并主要就不当得利的类型化争议进行了分享。对于不当得利是否存在子类型有统一说与非统一说之争,德国、我国台湾地区以统一说为主流。非统一说批判统一说对“无法律上原因”概念的解释或失诸空洞、或偏于一隅,然非统一说下给付型不当得利与非给付型不当得利之构成要件、法律后果均无本质差别,其区分意义有限,反而平添不同类型不当得利划分界限、适用关系之争议。我国既无德国法上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桎梏,又在不当得利立法上采一般条款模式,故在解释上应以统一说为宜。
2022级法学硕士王田甜针对“法学研究方法”进行了专题分享。会前,她在读书会群中分享了该领域的三篇经典论文,分别从历史沿革、不同流派和反思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在历史演进中,她通过比较的方法分别阐述了西方与中国的法学研究方法的阶段发展以及各阶段的特色。她指出在法学研究方法上出现了两种带有竞争性的法学流派:规范法学和社科法学。规范法学将研究对象定位为法律规范本身,将构建良法美制作为研究的归宿;注重法律规范内部的逻辑演绎和规范分析,强调成文法体系结构的完整性;追求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注重从立法完善的角度解决法律实践中的问题。但存在架空和规避成文法和肢解整体法学研究的弊端。社科法学对于法律制度和实践保持了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于所有有利于解释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成因的科学方法,都予以接受。但也存在“批判有余,创建不足”,难以做出理论上的创新和贡献的弊端。因此,最恰当的做法是将二者融合起来,交叉使用,发挥各自的长处。通过本次展示,同学们对法学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利于法学研究和论文的写作。
2022级法律硕士王雁峰分享的一本书是梁慧星老师的《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该书的骨架,是梁老师于20世纪90年代给民法博士生讲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的讲课提纲,后来经过整理后出版成册。该书详细介绍了学位论文的七大要素,即选题、资料、结构、方法、见解、文章和社会责任,并通过辅以梁老师认为比较成功或不成功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的示例,讲述了什么是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以及如何撰写好学位论文。该书语言简洁,通俗易懂,通过阅读,使读者基本了解了学术论文的分类、法律文体的写作方法以及学位论文的各种构成要素,明白了只有多看文献资料和经典书籍,认真撰写各种论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2022级法律硕士杨荟加同学近期阅读了萨伯所著的《洞穴奇案》并分享了阅读体会。本书源于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学富勒提出的假想公案。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威特摩尔提议抽签吃掉一人,牺牲一人来救活其余四人,但又在抽签前收回意见。其余四人执意抽签,恰好选中威特摩尔做牺牲者。获救后,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富勒虚构最高法院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而萨伯在此基础上增设九位大法官的判决意见。本书犹如一桌法哲学盛宴,让读者得以品味深邃思辨。
2022级法律硕士白鑫雨同学近期阅读了张程的《法律的故事:规则背后的博弈》和晓晓的《空虚的豪宅》并分享了这两本著作的阅读心得。在《法律的故事:规则背后的博弈》一书中,作者讲述了13个历史名案,并以此来解析多个法律主题。通过徜徉在衙门、官吏、制度、律令、习俗之间的13个法律故事,讲述中国古代司法规则背后的博弈,显现隐藏其后的思想观念和世俗人情。在《空虚的豪宅》一书中,作者生动地讲述了一个身居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富豪胡姬·克拉克的独特人生,也是镀金时代的最后一块珍宝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闪耀百年的迷人故事。
2022级法律硕士刘力源分享了阅读熊秉元所著的《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一书的读书心得。作者在书中提出正义有价,实现正义应当对成本进行考量,将经济学的成本分析方法用来研究法律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经济学家认为,人有两点特质:理性、自利。人的行为无不渗透着这两点特质,因此总会选择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活动方式。作者认为法律行为的选择与经济行为的选择方式是一致的,法律对于正义的追求,应当要以较小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书中提到了法律责任界定的原则上,要充分考虑效益最高的方式,即谁防范意外的成本低,就由谁承担防范意外的责任。这对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的研究都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2022级法律硕士王现霓同学近期阅读了《最高人民法院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理解与适用》和张维为老师的《这就是中国 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在对《最高人民法院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理解与适用》的读书分享中,着重就最高法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务工人员用工关系认定问题的相关观点进行了阐述:一是认定劳动关系与劳动者能否获得工伤赔偿并没有关联性;二是司法实践认定该问题时应当审查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原因是否可以归咎于用人单位;三是用人单位在务工人员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建立用工关系的一般认定劳务关系,但应当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这就是中国 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这本书指出了中国短短40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从18世纪60年代到如今的四次工业革命,用中国人的智慧解读了中国奇迹,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阅读分享+专题研究”的模式下,读书会创新了组织形式,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交互活动,带给同学们更多的专业知识。“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选洞,累学之功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点滴积累中沉淀自我,在读书获取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