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5845cc威斯尼斯人官网版下载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举行秋季学期第十次读书会
2024年1月14日晚,5845cc威斯尼斯人官网版下载13位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举办了本学期第10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以线上形式开展,大家依次分享了近两周阅读书目的心得体会,并就“数据确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主题学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赵昕悦同学就“数据确权”这一主题进行了知识分享,主要就“为何数据确权”“现有法律能否规范数据确权”以及“如何数据确权”“数据流通利用的保护手段”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介绍了什么是数据确权,以及数据确权对数据生产的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司法实践中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制度对数据权益进行保护的局限性。第三部分则对王利明老师提出的应采用“权利束”理论视角对数据确权进行观察的观点进行了介绍。最后主要介绍了如何在民法典侵权编和合同编对数据权益进行更全面的保护。赵昕悦同学认为,数据确权是实现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和数据资产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并且数据确权制度的构建重点在于保护数据权益和促进数据流通利用之间的关系平衡。
2022级法学博士研究生张晶晶同学分享了《秩序理念下的行政法体系建构》和《看不见的女性》的读后感。第一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学者施密特·阿斯曼,该书中介绍了德国行政法上的原则和理念,尤其是对法治与民主的解读非常引人深思。第二本书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大量不曾被注意到的性别数据来论证一直以来被忽略的女性。这些性别数据缺口的背后其实不是女性的理性缺失,而是在制度设计和规划建设时是默认以男性为标准的。作者列举了不同的场景,将女性遭遇到的不平等对待展现在我们面前。该书没有停留在指出问题的层面,而是从经济学的原理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改善举措。
2023级法学博士研究生曹立军同学近期阅读了《人权之门》一书。《人权之门》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权问题的著作,张永和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人权的概念、历史和现实意义。该书中,作者首先在上编回顾了人权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大宪章》《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国际人权宪章》等文献以及欧洲人权发展、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机构与个人的人权实践,揭示了人权观念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在下编,作者将目光移回到中国,通过案例地生动展示了中国人权的发展情况。在现实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人权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努力,更需要每个人的自觉和行动。
2022级法学硕士研究生刘家琦同学近期阅读了李宇的《民法总则要义:规范释论与判解集注》,主要就法律行为违反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无效进行了分享。《民法典》第153条第1款与第2款为一般与特别的关系,公序良俗是法秩序不能穷尽所欲禁止之行为时的最后防线。但强制性规范本就根植于重视社会作用、强调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的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公序良俗亦强调对社会公共秩序与公共伦理道德之遵循。维护公共利益,既是效力性强制性规范重要识别标准,亦是公序良俗的核心内涵,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民法典》第153条第1款与第2款殊途同归,损害公共利益实为导致合同无效的本质原因。
2022级法律硕士研究生李奕霏同学近期阅读了崔建远老师的《债法总论》,并针对债务加入中加入人与原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进行了分享。目前学界对于二者间关系存在争议,有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两种观点。认为二者成立连带责任主要依据为《民法典》第522条“债权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其愿意承担的债务范围内和债务人承担连带债务。”认为二者成立不真正连带债务的依据为加入人与原债务人基于不同原因承担同一债务,符合不真正连带债务成立的特点,而《民法典》552条的表述可以看作债务人(加入人)对债权人的外部关系而不是约束其内部关系的依据。尽管目前学界暂无统一观点,但《合同编司法解释》第51条对加入人追偿权的规定倾向于原债务人承担终局责任。
2023级法学硕士研究生罗梦瑶同学近期阅读了孟德斯鸠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和吴思著写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及《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论法的精神》主张法治、自由,提倡实行分权,相关理论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孟德斯鸠详细论述了奴隶的来源、奴隶制产生的原因、奴隶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等问题,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对国家政治影响深远,以现代视角来阅读,该书兼具进步性与局限性。吴思通过两本书提出“潜规则”和“血酬”的概念,两本书以历史为解读对象,写作方式亦雅亦俗、亦庄亦谐,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案例,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由此进一步挖掘产生“血酬”,读来令人深受启发。
2023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谭爻同学本周阅读了刘家安的《民法物权》与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在阅读刘家安老师的《民法物权》之前,他已阅读过刘老师撰写的《物权法论》(第二版)。相较《物权法论》,《民法物权》更加注重中国本土的民法规定,对于物权法上的一些基本概念也作了更深入的思考分析与阐释,给谭爻同学的物权法学习带来许多启发。《瓦尔登湖》一书,讲述的是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生活的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语言极为优美、生动,读起来犹如一幅瓦尔登湖边的生活画卷在人眼前徐徐展开,让人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感受到生活细节中所蕴藏的美好。
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许堤同学近期阅读了王泽鉴著的《民法物权》和苏轼著的《东坡志林》。《民法物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之物权的体系和理论。从具体制度方面,概述介绍了物权体系,包括物权概述、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特别介绍了台湾地区法律制度中的典权制度。重读本书,她重点阅读了担保物权的相关理论。《东坡志林》作者涉笔成趣,不但记载了许多朝野大事,也融铸了许多荒诞不经的传说,内容丰富,通过阅读该书,可以窥见东坡的学识、思想、世界观等诸多方面,以书会友,拜访书中那位奇思妙想、思想自在自由的东坡先生。
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霍进城同学近期阅读了庞德的《法哲学导论》。庞德曾任美国哈佛大学5845cc威斯尼斯人官网版下载院长,也是20世纪“社会学法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哲学导论》是庞德在1922年的一篇演讲稿,通过历史性研究方法,以社会变迁为出发点解释法哲学思想的演进、功能、目的等。该书中也提及很多我们熟知而非真知的内容,例如关于自然法,该书提到“自然的苹果指的不是野生的苹果(人工培育的苹果由其而来),而是神的苹果园里的金苹果。”并进一步提出“自然法就是完美体现了法之理念的法律”。同时,关于法律是什么,该书提出了12种概念,比如法律是神定的人类行动规则、法律是古老的传统习俗、法律是记载了古时智者的智慧、法律是一套在哲学层面发现的原则体系、法律是一套对永恒不变的道德法典的揭示、法律是一种经由人类经验而发现的规约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施加在社会民众身上的规则体系等。该书给我们的启示是,这些不同观点不是平行的或者说不是同时期的,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的不断演进而产生的不同认识。我们谈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不能脱离或者跨越我们所在的社会环境和发展阶段。
2023级法律硕士李冰玉同学近期阅读了朱庆育总编的《合同法评注选》和美国作家洛莉·戈特利布的《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两本书。《合同法评注选》汇总了学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部分条文的评注文章,李冰玉同学主要分享了纪海龙所评注的《无权代理》章节,无权代理相对人享有拒绝权,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是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女主人公洛莉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以咨询者寻求其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该书采用插叙的方法讲述了洛莉作为心理咨询者和心理咨询者展开的不同故事,引人动容。
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薛寅飞同学近期阅读了邹碧华法官编写的《要件审判九步法》。本书认为,为了促进法律的平等统一适用,促进法律适用结果的可检验性,同时符合我国法律传统,及适应我国当事人和法律职业群体的素养,我们应当运用以演绎推理为基础的法律分析方法。“要件审判九步法”的具体步骤为:1.固定权利请求;2.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范围;3.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4.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5.诉讼主张的检索;6.争点整理;7.要件事实证明;8.事实认定;9.要件归入并作出裁判。这种程式化规制设计,为法官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普适性的审判思路,制作了一个可以相对统一遵行的行为模板。
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杨成林同学分享了林旭霞老师的《虚拟财产权研究》一书。杨成林同学主要介绍了虚拟财产的概念和主客体。虚拟财产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模拟现实环境中的财产形态,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具有独立价值和可独占性的财产利益。虚拟财产权的主体是现实主体,“虚拟主体”是现实主体在网络环境下的身份,不具有法律人格。从“虚拟物”的客体来看,虚拟物存在于网络空间,且只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以识别和控制,但该书认为其属于新类型的无体之物。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的主流观点,在“物权、债权二元体系”内界定虚拟财产权性质有其科学性、合理性。虚拟财产产生和运行的技术原理为判断虚拟财产权的性质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技术规则不能等同于法律规则。“支配权”或权利的“支配性”的现代意义为虚拟财产权性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进路。虚拟财产权具备了支配权“对财产拥有决策力并最终控制财产的前途和命运”的核心特征,因此,虚拟财产权是物权。
2023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宋静然同学本周阅读了《商业无边界》一书,并对书中的核心观点进行了分享。这本书围绕“是否应该反垄断”展开论述,从反垄断的目标入手,以反垄断的对象也就是具体的垄断行为(作者将其大致分为包罗性企业行为和排他性企业行为)为分析对象,逐一用经济学模型等知识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这些规定的垄断行为并没有损害市场竞争侵害消费者的利益,反垄断的目标不存在,不应当反垄断的结论。这本书打开了思考反垄断法的一扇大门。作者的观点倾向于西方的经济学思想,肯定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看重个人经济利益的提高。然而如何联系中国国情具体思考,仍待探究。
“最是书香能致远”,借着读书会,同学们分享故事、交流感悟,感受人与人、书与书之间的连接。